
1、项目概况与定位
数据中心拟设在信息中心,机房分区为主设备区(约62㎡)与运维区(约16㎡),整体以模块化机房方式实施,确保设备集中管理、灵活扩展和高可靠性运行。迁移阶段将逐步将现有业务迁出原有机房,新机房投入使用后形成中心机房化运行格局。
2、主设备区模块化机房组成
- IT设备柜14台、网络布线柜1台,精密UPS综合配电柜1台,双列冷池以1.2m宽、2.6m高为单位,形成冷池布局。
- 2台40KW行间级空调以及1台基站空调,提供覆盖主设备区的冷热通道需求。
- 1台120KVA机架式模块化UPS,3台30KVA/27KW机架式UPS,32节150Ah铅酸电池及电池柜,28个PDU,1台市电配电柜,共同支撑设备供电与冗余。
- 冷池配套动环设备,含温湿度感应、烟感、漏水检测、视频监控、门禁等系统。
- IT柜内综合布线,设24口六类铜配线架,操作区与主设备区、配电区采用防火玻璃隔断,操作区配备3人位工作台及1.5匹壁挂机空调,满足办公环境需求。
3、总体设计原则
遵循整体性、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节能环保、灵活扩展、可管理性、舒适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科学规划,确保机房长期稳定运行并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管理环境。
4、核心供电与配电设计要点
- IT设备总负载按当前在用设备估算,前期设计按32kW负载,配套计及冗余与未来扩展,UPS基本容量取38.4KVA,考虑最佳负载水平通常取80%左右,则最小选型约48KVA。
- UPS结构采用2+1冗余配置:综合配电柜内设三块20KVA/18KW模块,确保关键设备的持续供电。
- 机柜级独立供电与保护,配备三级防雷与完善的过载、缺相、短路保护,配电柜具备远程监控接口与告警功能,PDU为双电源供电以提高可靠性。
5、空调与气流组织设计
- 采用高效行间级精密空调,前送风后回风,优化气流组织,分离冷通道与热通道,降低局部热点,提升制冷效率。
- 总体制冷能力以机房热负荷来确定,采用前送风、后回风的密闭热通道方案,确保冷热气流分离,减少混合。
yy易游
- 制冷系统选用环保制冷剂(如R410A),并采用N+X冗余设计,室外机集中在平台上,机组采用高效变频风机、全中文触摸屏控制、远程监控接口,便于运维与故障定位。
- 过滤与换热盘管设计强调高换热效率、耐腐蚀性,盘管材料为铜质,翅片为亲水铝箔,确保稳定运行与较低风阻。
6、新风与排烟、环境控制
- 新风量按机房面积、净高与换气次数综合计算,单台大风量新风机引入机房,过滤后进入机房以保持洁净环境,减少湿季除湿负荷。
- 机房独立排烟系统,灭火后先排除废气再允许人员进入,消防与空调、新风系统实现联动控制,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回归正常运行状态。
- 机房以无管网气体灭火系统作为安全保障,设排烟风机和排气管井,灭火后通过排烟与通风系统快速恢复机房环境。
7、安防、监控与运维管理体系
- 监控系统采用集中管控模式,覆盖现场采集中心、集中监控中心及远程管理三层结构,支持RS232、RS485、SNMP、TCP等多种接口,确保信息化、统一化监控。
- 视频监控覆盖4个关键点,具备高清录像、事件联动、智能检索、移动侦测、同屏显示、多画面切换等功能,支持与门禁、消防等子系统联动。
- 机房环境监控包含温湿度传感、漏水探测、风扇与压缩机状态监控、PDU与配电柜监控等,关键参数超限时触发告警并可通过多种方式通知运维人员。
- UPS监控确保整流、逆变、电池与负载等状态实时显示,具备历史曲线分析、报警自动切换界面与远程告警能力,提升整体供电可靠性。
8、综合布线与机房布线管理
- 布线采用星型拓扑,核心区域采用OM3万兆光纤与六类非屏蔽布线,线缆均采用低烟无卤材料。
- 主配线区(MDA)布置路由器、主干线缆、交换设备与配线架;水平配线区(HDA)安置交换机及配线架;区域与设备配线区(ZDA/EDA)对应中继与机架布线,确保高效的横向与纵向布线。
- 机柜顶部设横纵向多功能走线槽,强弱电分离布线,走线整齐、分层管理,便于跨柜布线与后期扩展。
- 机房照明采用LED灯具,主照度不低于500lx,事故照明不低于5lx;照明与其他动力系统分离,确保安全与稳定。
9、气体灭火与防护设计
- 选用柜式气体灭火装置,实施全淹没灭火方式,保护区设定、控制模式与联动逻辑按照规范执行,确保在必要时迅速完成灭火且尽量保护人员安全。
- 灭火剂设计量、喷放口、排风与安全间距等根据保护区容积、浓度与环境参数进行精确计算,设置必要的警示标识与人员撤离流程。
- 防护区周边设排风与警戒措施,灭火后逐步排气,人员进入前完成安全评估与排查;对防护区及周边区域设置相应的监控与联动控制。
如需进一步的具体数值、施工图对照和设备型号选型,可在设计阶段结合现场实际进行细化优化,以确保各子系统的协同工作和长期运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