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员定位系统将传统安全帽与无线传感技术融合,提供两种定位模式以适应不同施工环境:GPS模式适用于开阔场地,蓝牙模式则适用于封闭区域。通过在工人出入通道与各作业区部署识读器,对头盔上的电子标签进行射频识别,并将人员身份与位置信息推送至现场管理终端与云端后台,完成考勤记录与区域定位的智能化管理。
系统核心功能
- 实时定位:通过可视化界面随时获取在场人员的准确位置与数量。
- 轨迹跟踪:记录并展示人员活动轨迹,支持对历史轨迹的回放。
- 告警上传:在人员遇险时,标签可向监控中心发送 SOS 信号,便于快速求援。
- 告警下发:管理人员可在紧急情況下向现场下达撤离指令。
- 电子围栏:自定义区域以实现对危险区域、滞留超时、越界等行为的即时告警。
- 人员考勤:按工种、班组等分类统计考勤信息,确保统计准确。
- 应用扩展:标签、基站、地图互动、热区图、移动端、摄像联动、短信告警、实时监控、门禁、视频联动、两票及巡检等模块可灵活扩展。
1.1 安全帽定位设备
- 定期上报 GPS/北斗位置信息,具备清晰的电量与状态指示。
- 以 30 秒为间隔进行上报,最长可连续工作超过 72 小时。
- 专为安全帽定制的定位方案,尽量减少头部信号干扰。
- 采用大容量工业级电池、全防水与抗摔设计,确保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稳定运行。
- 安装过程不影响安全帽原有特性,外观美观、无不适感。
- 与软件平台联动,支持越区域报警、轨迹回放、运动/静止时间统计、人员分类统计等功能。
- 可选装防脱落检测模块,准确率室内约 99%,室外约 95%;也可加装高压检测模块,在人员接近高压设备时触发蜂鸣并上传警报。
1.2 硬件设备
- 定位标签形式丰富(卡片、腕带、安全帽、物资标签等)。
- 定位基站涵盖室内、室外两类,以覆盖不同场景需求。
1.3 系统优势
- 定位精准、续航出色,支持远程短信方式调整内部配置与上报模式。
- 支持多种地图呈现,用户可选择适用于在建工程的最新卫星影像,降低地图更新滞后。
- 增设防脱落及高压检测模块后,现场人员管理与人身安全保障更到位。
- 自动统计人员定位、活动与停留时长,便于管理层分析。
- 完整的人员与培训信息管理,能够将施工平面图直接嵌入地图,提升可视化管理效果。
- 采用分级定位管理平台,权限分级可支持大型工矿企业的人数级别需求。
通过整合传感与信息化手段,人员定位系统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强化作业人员安全保障,能够实时显示现场人员状况与作业态势,是现场安全监控与管理的关键工具。
2. 塔机安全监控系统
面向大型起重设备的综合安全监控设计,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与操作行为,对潜在异常与违规操作进行声光报警,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降低事故风险与便于事后追溯。
关键参数与功能要点
- 工作幅度:塔式起重机回转中心至吊物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亦称回转半径。
- 起重量:吊钩可提升的最大重量;不同幅度对应不同最大起重量,常见有多绳结构。
- 起重力矩:起重量与工作幅度的乘积,单位为 KN·m。
- 起升高度:工作区地面至吊物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 工作速度:涵盖起升、回转、变幅、小车与大车运行等速度。
系统核心功能
- 防超载:通过重量感应实现超载告警。
- 群塔防碰撞:采用高精度编码与无线通信技术,精度可达 0.01 度,实时感知并防止同区塔吊之间的碰撞。
- 区域保护:对特定区域设定保护措施,防止吊钩进入受限区域。
3. 塔机吊钩可视化系统
通过可视化手段提升塔吊作业安全,结合软件与视频设备实现对吊钩与作业状态的直观展示,降低操作风险。
4. 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
依法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实名制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将相关数据通过信息化手段上传到实名制平台。核心要点包括数据的精准性与唯一性、实名制人员入场与放行的规范化、云端数据的随时可访问性,以及对合法作业人员的高效管理。
4.1 工地实名制人脸考勤系统
通过人脸识别实现人员进出与在岗状态的快速核验,提升工地用工管理的规范性与安全性,配合相关硬件与软件实现高效考勤与身份验证。
5. 无线 WiFi 安全教育系统
通过无线网络覆盖与教育资源更新,提升工人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6. VR 安全教育系统
以沉浸式培训场景模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与火灾等六类典型风险,覆盖多种教育场景。
7. 无线烟感智能报警系统
在关键区域布设无线烟感探测器,实时监测烟雾浓度并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发生火情时自动告警并通知负责人,现场人员及时处置与疏散。
8. 视频监控系统
通过现场布设的摄像头与智能设备,建立全面的实时监控体系,实现人、机、料、环的闭环管理与溯源存证,提升安全与管理效率。
- AI 智监:嵌入式视频服务器集成行为识别算法,覆盖安全帽识别、越界检测、反光衣识别、人员闯入、火焰识别等多项智能分析,及时发出预警。
- 无人机监控:无人机提供高分辨率视频输出、低时延控制、长距离传输與强大机动性,提升现场视角与覆盖范围。
9. 便携式临边防护系统
面向现场临边区域,通过扇形电子光幕与红外等技术,建立临时防护边,记录并预警潜在风险,覆盖四个入口与多处边缘区域。
10. 工地一卡通系统
三层体系架构:前端设备层、传输网络层、管理控制层,统一标准化通讯,不受平台限制。前端包含通道闸机、门禁控制器、读卡/人脸识别设备、指示灯等;监控设备与路由、交换机等网络基础设施共同构成完整的出入控制体系。
11. 工地智能广播系统
在信号较弱或通讯受限的区域,通过无线广播实现即时信息传递与指令发布,确保信息覆盖与传达的时效性。yy易游
二、质量管理
1. 标养室监测
标准养护室用于对混凝土试件和水泥试体进行恒温恒湿的养护与试验,具备在线24小时连续监测温度、湿度等参数的能力,数据以数字、图像和图形形式实时呈现与记录。
2. 大体积混凝土监测系统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重点关注芯部温升、表面温差、降温速率及养护条件,以防止因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系统通过布点监测实现对高温集中的部位、内部与表层温度差等关键参数的持续评估。
三、成本管理
1. 物料验收系统
1.1 电子地磅
采用双向自动化称重与闸机控制的无人工干预解决方案,实现称重、抬杆、语音报数、打印等全流程自动化,显著提升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
1.2 车辆管理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一体化车辆出入管理系统,覆盖实时监控、图像比对、认证方式、防跟车、应急管理、车场与视频联动、流量分配与通道管制等功能,提升通行效率与管理水平。
四、绿色施工
1. 扬尘与噪声监测系统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扬尘与噪音开展监测,超标时自动触发喷淋等降尘措施,实现环境治理的智能化与高效化。
2. 智能水电监测系统
对水、电表进行自动远程抄表与数据归档,针对生活区用电实现异常用电检测,提升用能管理水平。
3. 智慧用电
对电气线路与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检测漏电、超负荷、温度异常等,达到预警与自动断电保护,降低电气火灾风险。
4. 太阳能智能路灯子系统
以光伏发电为能源,夜间点亮节能灯具,降低线缆敷设成本并实现夜间照明,具备日夜自动切换与三日备用电量能力。
5. 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通过箱体识别二维码、智能投口与语音提示,引导投放分类、提示开门、显示进度并支持后台数据上报与清理提醒。
五、技术创新
1. 深基坑支护监测系统
在深基坑施工区域内埋设传感设备,监测地基变形、地下水与应变及环境条件,确保基坑安全。
2. 高支模监测预警系统
对高支模体系的沉降与位移进行实时监控,预防施工过程中的变形与坍塌风险。
3. 智慧工地展厅
- 全息投影:通过前投全息投影技术直观呈现建筑结构、尺寸与材质,可实现数字沙盘等互动展示。
- 3D 打印:以数字模型为基础的快速成形技术,将虚拟设计转化为实体模型,用于工序讲解与现场验证。
- 智能机器人:实现智能导览、安保巡逻、会议管理与设备讲解等多场景应用。
- 塔基模型:基于塔吊结构比列制作的演示模型,直观展示作业过程中的高度、幅度、重量、回转与风速信息。
- AR 投影:利用增强现实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环境中,增强施工演示与培训效果。
- 二维码应用系统
通过二维码实现人员与设备的注册、房间分配、运载单追踪以及日常巡检与维护记录,提升监管效率与追溯能力。
4. 监控中心与 BIM 应用
- 监控中心实现集中管理与数据联动。
- BIM 应用以三维模型与云端协作为基础,支持多部门协同、施工前可视化、风险成本降低、冲突检测与优化设计。
5. 智慧工地云平台
移动端以无纸化办公为核心,为项目管理者、企业与集团提供考勤、环境监测、水电与监控、塔吊、设备等模块的云端服务,提升现场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备注
以上内容以提升现场管理效率与安全,以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支撑施工全过程的可控性与可追溯性为目标,核心在于将传感、定位、监控、教育与云端协同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智慧工地解决方案。